不容忽視孩子的六個小行為

孩子在犯大錯時,父母會急忙教育他們,原來以下的六個小行為,父母也不容忽視。

1.中斷你的說話

在你和其他人說話期間,也許你的孩子想告訴你某些事或向你發問,要是你停下來回應孩子,這會令他們不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不懂得體諒你正在忙其他事情。

下次當你和朋友在一起時,預先告訴孩子不能打斷大人的談話。你可以安排別的活動給孩子玩樂,或帶備他愛玩的玩具。可是要是他嘗試打擾你和朋友間的對話,請重申你的要求,並著他安靜地等待,直至你們對話完畢後才回應他。

2.玩得太粗魯

當孩子出手打或推撞玩伴時,你必需立即介入並制止他,告訴他這是不對的。要是你置之不理,會讓他誤以為打人是可以接受的,更會慢慢成為習慣。

你必需要把孩子拉到一旁,告訴他這是不能接受的行為,引導他思考別人的感受,再想想要是自己被打會有什麼感受。在下次聚會前,預先告訴孩子不能有這種行為,教導他生氣時可用語言表達。要是他再傷人,你必需立即離開,讓他不能參與活動。

3.假裝聽不到你的說話

當你告訴孩子去做一些他們不太願意的事情,例如收拾玩具、上車、出門等,即使已說了兩、三次,他們還是未有所動,這表示孩子只是在等待你再下一次的提醒,而非注意在你要求他們做的事情上。

當你要求孩子時,請走到他們面前,把你的要求明確地告訴他,讓他看著你的眼睛,並作出回應。如果他沒有做到自己的承諾,讓他承受一定的後果,例如減少看電視時間、不能出席某次活動等,讓他們不敢再輕視你的說話。

4.自己任意取食物或物件

孩子不能肆意地拿取自己喜歡的食物或物件,你必需要設立規矩讓他遵守,否則會養成自把自為的性格。

父母需建立一些規矩並嚴格執行。例如吃糖果前要得你批准、開電視前要得你允許。如果孩子破壞了規矩,必需讓他重新做一遍,以深化他們的記憶及行為。

5.習慣性的小動作

學齡前的兒童最愛模仿別人的行為,以測試父母的反應,例如反白眼、發出奇怪的聲音。有些父母不以為然,認為這只是過渡性,但隨著年齡日長,這些小動作會令別人感到不被尊重。

當父母察覺到孩子有些習慣性的小動作時,即時作出回應:「你這樣反白眼是否表示不喜歡我剛才說的話?」、「,我不知道你發出這些聲音是什麼意思,請你好好地說出來,我才聽得懂。」讓孩子知道這些小動作不會令他們得到什麼。

6.誇大事實

「孩子從未搭過飛機,卻跟朋友說他去過多國旅遊」,當發現孩子對你或他的朋友誇大事實時,請父母小心,這很容易養成說謊的習慣。

當你發現孩子在誇大事實時,請你立即坐下來和他好好解釋:「說謊會令我們失去誠信,別人不會信任我們。」了解他們說謊背後的動機,例如:他說會去刷牙但最後卻沒有,請讓他回去刷牙。父母更可向孩子說家傳戶曉的《狼來了》故事,讓他明白誠實的重要及說謊的下場。

教育,不只在大是大非上,從細微處著手更顯影響力,更需父母細心的觀察及耐心的教導。

資料來自:https://goo.gl/mNtZFE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