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誤會了? 分離焦慮症的謎思
 

 

在這裡曾經討論過不同的焦慮而引發不同的心理問題,其中說過有關分離焦慮症(Separation Anxiety),適值新學年又快將開始,來跟大家分享一些情況。

基本資料與癥狀

根據統計,在美國人口當中,有4.1%的的小朋友現正受困或曾經受困擾於分離焦慮症,他們的癥狀,大概是:當與照顧者分離時會產生很大的壓力,與照顧者的距離太遠亦不願意去做任何事情,會做到噩夢,經常擔憂照顧者會有事情發生,沒有慣性的公仔或依戀物不能入睡,以身體的反應來阻止照顧者離開自己;當然,還一些行為如搣手指、不能集中、情緒低落等等,也有可能顯示小朋友患上分離焦慮症。

 

 

到底誰有分離焦慮

到底是否只有小孩才會患上分離焦慮症?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經常出現,答案也有不少人給迷糊了,說實在是不願面對而已!學前班也好,初班或K1也好,這幾班第一天上課的小朋友,經常都是哭哭啼啼、拉拉扯扯,不願與家長分離,甚至搞得家長擔心得不願離開,站在課室外,偷偷看,偷偷哭!更說:小孩也不願離開家長!奇怪的是,小孩看不見家長,很快便沒有再哭,家長也說成他們不高興,所以沉默了!聰明的家長或許也知道答案!事實的確如此,分離焦慮症中,很大部份情況也是家長比小孩更捨不得分離,他們將自己的感覺反射(Projection)到小孩身上!到學前班上課的小孩,九成以上也因為有吃、有玩、有新朋友而樂極忘形,家長在門的另一邊枉費眼淚了!回頭再說處理方法,先再看下去。

成人的分離焦慮

當然,也有不少人以為分離焦慮症是發生於親子關係之中,但其實成年人也有這種情況出現,例如一對情侶,經常見面,真的到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境地,這倒也是正常,特別是剛開始的時間,但有一些情侶,當他們單獨去做一些事情時,有感孤單感,又或是極度恐懼或焦慮;又或是在很多特定情況下,盡度避免孤單的情況出現,即使是短暫的分開也會引發焦慮,這個情況沒有男女之分,長期依傍在伴侶身邊,少見一刻便坐立不安,感到身邊缺少了甚麼東西似的;有一些情況是對伴侶的短暫離開感到恐懼或感到被傷害,這也屬於是分離焦慮。

小孩成代罪羔羊

在家庭治療當中經常都會發現的一種心理現象:代罪羔羊。其中一名家庭成員被其他成員認為是有問題的,這非絕對,但大部份情況都是「代罪羔羊」。例如兩口子經常爭執,甚至乎打架,引致小孩在學校發生行為問題,那小孩其實正是成年人問題的犧牲品,但這與分離焦慮有何關係呢?小孩的分離焦慮,可能因為父母親關係疏離,見面時間太少而引發,但這不會因為日子久遠而習慣下來,反而會因長時間的分離焦慮,引發了另外一些心理障礙,如信任感、自卑感、人際關係的問題,甚至人格上的問題,而且焦慮的行為或癥狀會被遮蓋,問題將變得更嚴重。

長期的分離,可能引發其他行為問題,如對人特別冷漠因怕關係好了又要分離,故不交朋友或不會深交,沒有傾吐心事的人,會大量積存壓力;相反,也有因經常分離而渴求親附的關係,於是極容易與人建立關係,甚至短時間內成為好朋友,甚至凡人皆可成好朋友之類的心態。這兩種是從分離焦慮所引發,而比它更嚴重的心理問題。

治療不一定認知行為

預防由親子關係所引發的分離焦慮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雙方都有時間去適應或預先說明,例如多在家中先練習,遠離他的視線,或早早通知返學時,家長可能會在門外一直守候,待他下課,令他們得以安心;而家長們則該明白要放手讓他進入成長的另一階段。

成年人若發現自己出現了分離焦慮,則該諮詢專家或專業意見,有很多不同的心理療法可以解決,無論是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完形治療(Gestalt Therapy)、尋解導向面談(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敍事治療(Narrative Therapy) ,甚至不同的藝術治療(Art Therapy),不同的介入方式均可以有助問題解決,若涉及家庭問題,請尋求家庭治療師的協助。

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了解更多有關分離焦慮症的資料。

Eddy

心理治療師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