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四種心態,孩子更容易自卑

真心爸媽認為,父母自己的心態,首先就是對孩子的重要支持。

自信的父母,會有積極健康的心態,讓孩子也自信起來,而不自信的父母,會有下面四種不好的心態,它們不但不能給孩子支持,還會助長孩子的自卑。

 

1. 比較心態

比如,有的父母自己,經常和別人比較,工作不如別人好,收入不如別人高、房子、車子、吃穿用度都不如別人家,比來比去得出“我很失敗”的結論。

還有的父母,自己不和別人比,但是喜歡拿自家孩子去和別人家孩子比較,然後發現,我家孩子數學不如別人家孩子好,英語不如別人家孩子好,不如別人家孩子善於運動,才藝特長也不如別人家孩子多,比來比去,得出“我家孩子不夠好”的結論。

父母的比較心態,也會傳給孩子,孩子不但拿自己和同齡人比,也拿自己的父母和同齡人比,然後發現自己、自家父母家哪兒哪兒都不如別人,就不免自卑起來。

 

2. 沮喪心態

喜歡和別人比較,尤其是做物質上的比較的父母,很容易表現得沮喪,這種沮喪的心態,也會傳遞給孩子。這種心態,比真正物質的匱乏更可怕。

其實如果沒有父母的引導,孩子不會特別在意物質上的差異,有父母充滿愛意的陪伴,家庭氛圍輕鬆快樂,對孩子來說,就已經很好了。但如果父母經常情緒不佳、低落沮喪,對孩子的情緒和心態,就會產生負面影響。

 

3. 抱怨心態

對現狀不滿時,有的人選擇提升自己、持續努力,有的人則會不停抱怨,抱怨工作不好、抱怨工資太低、抱怨老公/老婆不勤奮、掙得少,抱怨婆家或者娘家不能給予小家庭足夠的支持、夫妻倆抱怨彼此,甚至抱怨社會不公平等等。

如果父母有這樣的抱怨心態,就會為形成一種充滿抱怨的家庭氛圍,孩子的心態也會隨之改變。

 

4. 自暴自棄的心態

最糟糕的,是父母有自暴自棄的心態,“我就這樣了,怎麼努力都不行,所以我就啥都不努力去做了”。那麼慢慢的,父母的這種心態,就會成為孩子的一個牢籠,把孩子困在其中,讓孩子和父母一樣,自暴自棄起來。

所以,要避免孩子自卑,或者幫孩子從自卑轉為自信,父母首先要檢查自己是否有這些負面的心態、它們是不是影響到了孩子,然後積極改變心態,成為自信的父母。

 

父母改變六種做法,可以避免孩子自卑

 

父母否定、打壓孩子、對孩子的支持度不足,會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諸多細節,要幫助孩子從自卑轉向自信,父母需要停止所有的負面做法,同時把這些做法轉向正面。

 

1、父母吵架、冷戰

父母感情不佳的家庭,最容易培養出自卑的孩子,因為父母關係不睦,會讓孩子緊張、敏感、缺乏安全感,進而對家庭、對父母、對自己,都喪失信心。

我們見過一個有點極端的例子:一個孩子,從小父母就經常吵架,吵架時爸爸還會對媽媽施加暴力,後來這對夫妻離婚了,但是孩子突然停止了成長——十三四歲的孩子,身高停在了十歲。

家庭其實就是孩子成長的土壤,家庭氛圍不佳,孩子就會像生長在貧瘠土壤中的小樹苗一樣,瘦弱枯乾,家庭美滿幸福,孩子就會像生長在肥沃土壤中的樹苗一樣,蓬勃強壯。

所以,要避免孩子的產生自卑情結,父母需要做努力經營自己的感情和婚姻,相親相愛,讓孩子在有愛的家庭氛圍中成長。

 

2、父母不允許孩子表達意見

過於強勢的父母,常常不允許孩子表達意見,孩子在爸媽面前,不敢說半個“不”字,不滿時,也不敢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像小白兔一樣乖順。

有的父母,會覺得這樣的孩子特別好帶。其實,越是乖順的孩子,越沒有自我,連自我都不能發展,還哪裡談得到自信呢?

所以,要想孩子更自信,父母需要把孩子當成家庭中平等的一員,允許並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孩子在家裡可以自由、自主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在幼兒園和學校,自然也不會成為毫無存在感的“小透明”。

 

3、父母不允許孩子自己做主

不允許孩子表達意見的父母,通常也不允許孩子自己做主。他們的孩子,基本上從小到大,從穿衣吃飯到上學、上興趣班,甚至報考什麼大學、學什麼專業,什麼時候能談戀愛、找什麼樣的男女朋友,都是聽憑父母做主的。這樣的孩子,和不敢表達自己的孩子一樣,也會缺乏自信,有的還有嚴重的自卑情結。

所以,真心爸媽一直助長,與孩子有關的事,父母應該有意識地讓自己做主,鼓勵他發展出強大的自我意識。這樣的孩子,可能有時候會不那麼順從父母的安排,但是一旦離開父母,需要自己做主時,他們會有更強的自信,相信“我能行!”

 

4、父母經常批評、挖苦、打擊孩子

一些父母,會把批評、挖苦、打擊孩子,錯當成“教育孩子”。其實真正的教育,應該是正向的幫助、支持、引導,而不是反向施壓。

打個形象的比方,你開車時,想要車子向前走,掛的得是前進檔,你掛著倒檔,車子能往前走嗎?父母的否定也是一樣,它會直接摧毀孩子的自信,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而絕對無法讓孩子變得自信起來。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海姆·G·吉諾特博士在《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中,提供了一個具體的辦法,就是遇到事情,就事論事,不評價孩子的品格和人格。真心爸媽的自己的經驗是,帶孩子,要多看孩子的優點,少挑孩子的毛病,多肯定,少批評。

 

5、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

 

有些父母,對孩子有很高的期待,會不自覺地給孩子加碼,明明孩子已經做得很棒了,父母卻總是告訴他:“你還能更棒!”

這不是鼓勵,而是施壓,會讓孩子覺得,無論自己如何努力,都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於是孩子就無法獲得足夠的優越感,也無法肯定自己。

這樣的孩子,雖然可能非常優秀,但是在他們優秀的表像下,很可能隱藏著沉重的自卑情結,阻礙他繼續向前走。所以,明智的父母,需要調整對孩子的要求,接受孩子的不完美,鼓勵他做自己。

 

6、父母經常拒絕孩子的要求

有的父母,怕慣壞孩子,習慣於拒絕孩子的要求,經常被拒絕的孩子,也會變得自卑,他會覺得,自己是不重要的、自己的要求,不值得被滿足。

所以,父母需要學會多允許,少拒絕,及時滿足孩子的要求——我們自己的經驗是,這樣不但不會慣壞孩子,還會讓孩子變得滿足感非常高,很少提無理要求。

另一個重要提醒:經常憤怒的孩子,很可能是自卑的孩子

說到自卑,爸爸媽媽首先想到的是膽小、怯懦,但其實,自卑不止這一種表現,它還有一種完全相反的表現,就是孩子特別衝動易怒。

如果一個孩子很容易發怒,特別容易表現出激烈的情緒,不太會理性地控制情緒,通常與他內心的自卑感密切相關。

自卑的孩子和成人,會很容易覺得別人在針對他、別人在否定他,所以就會刻意地通過憤怒,來表現得強大、優越、威嚴,這實際上是一種“惱羞成怒”“外強中乾”的狀態。有些特別自卑的孩子,還可能用出格行為,來謀求一種顯然並不適當的成就感和優越感。

所以,當爸爸媽媽發現自家孩子經常生氣、發脾氣,或者表現得特別不聽話,特別淘氣時,不妨換個角度思考一下:孩子有沒有可能是自卑?

 

資料來源及相片: 騰訊網 - 真心爸媽 / 網絡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