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證實:天生無私!

研究人員發現,當我們去幫助別人,那不一定是有意識的選擇。專家亦相信,利他主義者與自私的人,他們的腦部結構是有所不同的!

 

 

在特別的情況,無私的人,他們的腦部某部份一般是聯繫上情緒的部份較多,這有助於他們更準確的去了解別人的需要。這個研究的靈感是來自其中一名捐腎者漢路‧緬哲斯(Harold Mintz);十年前,他以無名氏的身份,免費將器官捐贈給一位陌生。

報告主筆艾碧嘉爾‧瑪莎教授(Professor Abigail Marsh)稱之為「不尋常的善良」,而研究正是透露,對於作出這一個決定,不因為緬哲斯先生過往的經歷而影響,而是他腦部結構對這決定,佔著一個重要角色。

來自喬治亞城學院(Georgetown College)的瑪莎教授掃描了19位捐贈腎臟的利他主義者的腦部。研究人員利用磁力共振形象(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去紀錄腎臟捐贈者的一般活動,以及20位其他沒有捐贈器官人士。

 

 

經常腦部掃描及行為測試後,結果發現,捐贈者的腦部較為不同,令他們對於別人的憂慮或求救訊息,相對變得較為敏感。在掃描期間,每一位參與者都需要留意驚懼、憤怒及平靜的表情容貌。

在腦部杏仁核的右邊,與情緒的功能相關連;當利他主義者看到驚懼的面容時,被發現於該區超出他們所能控制,並出現有更大的腦部活動。而當問及有關面部表情所表達的情緒時,相對其他參與研究之人士,利他主義者的確能夠更清晰的認出驚懼的面部表情。

腦部掃描時,利他主義者右邊的杏桃核較非利他主義者的人的活躍範圍更大。數據也指出個人不同的利他主義程度,亦可以根據腦神經的基礎而明顯展現。數據與之前瑪莎教授所做的研究吻合,即發現其腦部的結構與功能上之分野,似乎是令精神病患者減低對別人的驚懼及不滿。這些分別,包括於合桃核對驚懼表情有較細及較少的反應。

瑪莎敎授總括著,非一般的利他主義,與患有精神病患者相比,其部份腦結構及功能,剛好是相對的。

資料來源: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2766749/Can-BORN-kind-Scientists-look-brain-patterns-selfless-people-read-emotions-better-most.html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