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社交技巧不一定差

沒有兄弟姊妹的孩子,其社交技巧較差,這可能是一個謬誤,至少,暫時沒有研究報告證實,因獨生子女的原因而致使他們的社交技巧差。

 

 

研究調查方法多

很多人也認為,典型的獨子獨女,由於沒有兄弟姊妹,其長大後可能會變得較古怪又或不適應社會,但最新的調查顯示,獨子獨女或許小時的社交技巧不足,但這問題,可能於長大後消失。

這個新的社會科學調查結果引來關注,面對有相關情緒的題目,到底甚麼的調查方法才是最好呢?透過這個調查而得到的矛盾訊息,家長們應該如何處理?

長久以來,我們也有一個信念認為,獨子獨女較那些有眾多兄弟姊妹的小孩,會有更好的認知能力;但調查人員關注到,他們這項能力剛好這抵消了他們較弱的社交技巧,而這很可能在他們長大後成為他們的一大問題。有很多有說服力的證據支持這種說法。其中,從2004年至今,研究了超過20,000個美國幼稚園小孩,當中被老師評為擁有較差的社交技巧,都是家中的獨子或獨女,報告指他們都自我控制較差,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技巧不足,而且還有很多其他的行為問題。

來自哥倫布的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社會學家當娜‧卜比絲‧薜凱雅(Donna Bobbitt-Zeher)及德格拉斯‧唐利(Douglas Downey),他們利用美國國家青少年健康縱向研究(US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olescent Health)的現有資料去研究青春期現象。在阿特蘭大的美國社會科學會(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的週年會議中提出了他們分析,有關於13,466 位7-12班的學生,被提議於校內的學生中,選擇5位朋友。研究人員發現,獨生子女的學生,會選擇一些有兄弟姊妹的同學作朋友。

卜比絲‧薜凱雅稱,他們測試過每一個組合,有兄弟姊妹的學生,其於學生的朋輩中影響沒有受到影響;而她也認為,在高中的學校裡,與學生交流不需有甚麼社交技巧,所以這也沒有影響到獨生子女的交朋友情況。

混淆了訊息?

不過,在兩個有著不同結果的研究中,出現了不少的問題。青春期的研究需要點名交朋友以評估社交技巧,但在2004年的研究,同樣是由唐利進行的,那個評估卻是由老師去負責。獨生子女的學生,會否因為當他們長大後,更關注社交及給予朋友更多時間而出現改變?還是因為以兩種不同的檢討方式才會得出不同的結果?

唐利認為,答案是前者,他提出一些證據,就是他當時正安排刊登,由他跟進的那個幼稚園學生分析。當學生們到底了第5時,2004那一班的學生,其社交技巧依然是由他們的老師作評估,以友誼為主的青春期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結果:

那些獨生子女及有兄弟姊妹的學生,他們的社交技巧與之前相比,是沒有不同。唐利補充,他們在第5班,以相同的量度方法進行的測試,所得出的結果是社交技巧與沒有兄弟姊妹無甚關係,而最真實的分野,是與小孩的年齡有關。

再者,在2004的研究當出,他們發現,獨生兒童的社交技巧與其他兒童相比,只出現了很少的差異,但他們不能夠保證在以後的人生中,他們會有甚麼變化。他們說在幼兒園看到的,可能是兒童原本的差別,而非關獨生與否,而這亦不能印證更長遠的情況;而且,他們亦有可能透過更大的朋輩互動而改變了社交巧。

關果(繹音:Guang Guo)是來自北卡羅萊納大學的教堂山的社會學家,在青少年的研究中也用到相類似的資料,他形容新的數據更合理及同意這報告與早前的研究並沒有突衝。他說,人們適應了境而作出改變,並沒有甚麼值得驚訝的。

 

 

唐利否認,這些不同的研究報告結會會對家長們造成任何突衝。研究人員對於得來的研究報告及資料均會小心審慎看待,而2004年的研究,是其中一份少有的報告,告知我們獨生子女在未來的日子將可能作出改變。來到今天,這些數據成讓社會學家們都找到了共識。

唐利與他的研究團隊在之前發現,獨生子女與一般小孩有少許的社會技巧差別,但他們沒有建議家長們為此而生第二位小孩,以改善第一位小孩的社交技巧。因為這個社交技巧的分野,並不嚴重至家長們需要作出再生育的決定。

 

 

資料來自:http://www.nature.com/news/2010/100816/full/news.2010.413.html

原文參考書目:

Downey, D. B. & Condron, D. J. Marriage Family 66, 333-350 (2004).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