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孩子 各國不同

在中國每個孩子都要上補習班,永遠不能把成績落後,正所謂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甚至從一歲開始就要上各種早教機構,更別說每年的寒暑假了。小小的童年就這樣在父母的望子成龍中毀掉。然而,許多有過國外生活經歷的人,都深深體會到不同國家兒童教育的差異性。下面看看外國人對兒童的教育中更注重什麼,咱 們有什麼可借鑒的。

日本:重視孩子的幸福能力

日本對近2,000位家長進行了雙親意識調查,主要是關於「對孩子將來的期待」這一問題。家長們對男孩子們的期望是:獲得社會的信賴佔30.3%;擁有心靈充實的生活佔35.9%;與周圍的人和睦相處佔34.2%。

家長對女孩子的期望則以擁有美滿的生活為主,總佔57.3%;次之為擁有心靈充實的生活,佔42.7%。可見,他們的期望熱點不僅僅只限於能夠考上高等院校,找到一個好工作。

韓國:「長幼有序」教育突出

韓國的「長幼有序」教育是一種家庭與社會全方位的兒童教育活動,其主要內容是敬老孝親,讓兒童自小就增強尊重長輩的意識。譬如不要與老人並肩而行,而要稍後一步;對輩份比自己大一輩的人要視如父母;人與人交往時,要尊重比自己年長的人等等。

這些對兒童的嚴格要求直接影響到他們長大以後的做人方式,韓國學生很少有對老師無禮的行為,對家長也畢恭畢敬,這都源於初期的「長幼有序」。

美國:注重逆境塑造獨立性格

對兒童獨立性的培養,以美國最為突出。美國兒童自兩三歲起便獨居一室,如孩子有恐懼心理,大人便買一種專門的燈,安在孩子的臥室裡,徹夜亮著驅逐黑暗。

父親或母親臨睡前到孩子房間裡道一聲晚安就走,孩子則抱著娃娃之類的玩具自己入睡。孩子稍有自理能力便要自己佈置整理自己的房間。

在美國,1歲多的孩子基本上都能自己吃飯,父母將孩子「綁」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小桌上,讓孩子自己用小刀叉吃飯。

在幼稚園,幾個月大的孩子竟然要獨自喝奶,2歲以上的孩子全部用刀叉吃飯。曾有一位中國人將自己8個月的孩子送到托兒所,由於孩子拿不到水瓶便終日不能喝水,這位朋友發現後十分傷心,很快領孩子離開了那所幼稚園。

另外,大街上很少見到拖兒帶女的美國人,即使是在商店,也很少見有美國人抱著孩子,2~3歲的孩子跟著大人的背後蹣跚而行,太小的孩子就被放在購物車上,或夾在胳膊下。

美國:注重傾聽孩子的意願

對很小的孩子也要尊重,給孩子自主權,以便在自由的環境中完善孩子的個性,這是大多數美國父母的信條。

美國父母與孩子談話,一般語調平和親切,很少聽到他們粗聲粗氣地訓斥孩子,即使在孩子做了錯事時,也是循循善誘,反復講道理。孩子承認錯誤並表示悔改後,家長總是要說聲:「我們愛你。」

美國父母認為家長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最重要的是給予孩子愛,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家長們總是把「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之類的字眼掛在嘴邊。

由於得到了父母的愛護和尊重,美國的孩子從小就可以參與家庭的各種活動,並提出自己的意見,諸如購買什麼式樣的家電、汽車,如何佈置房間、處理家務,孩子都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與父母商討,父母也都願意傾聽孩子的意見。

資料來自:http://bb.zol.com.cn/534/5344842.html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