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該介入「孩子們的戰爭」嗎?

空閒的下午時間都會帶著皮皮到家附近小學玩溜滑梯。她是很會social的天秤座,總是很自在大方地走進人群裡一副想加入的樣子,有時送送樹葉當見面禮、有時摸摸別人。不管是阿嬤阿姨群或是小朋友群,不分年齡層皆老少通吃。而媽媽我,都只是站在離她約三到五步的距離在一旁看著,頂多和對方點個頭打招呼,從來不太干涉她的社交。一如往常,她今天也是一到學校後便開始小奔跑,並開始物色她的目標。於是,她走近一個媽媽跟她2個孩子身旁。這位媽媽背對我們蹲在地上安撫)她的二寶,而站在一旁的大兒子目測年約2歲,應該比皮皮稍大些而已。就在我們還沒來得及跟他們打招呼時,這個約2歲的小男孩走向皮,用他雙手的大姆指往她的眼睛戳下去。此時我沒有做出什麼反應,依然在旁保持觀察狀態,結果說時遲那時快,他緊接著又用力賞了皮一巴掌。即便是採取 「放手」政策的我,也終於驚呼而倒吸一口氣。接著皮皮放聲大哭,那個孩子見狀後跑掉。

一旁的媽媽轉頭過來,我看著她。

她問:「怎麼了?」

我答:「嗯,他打她。」然後馬上蹲下來安慰皮。

那個媽媽在旁一邊繼續處理她的二寶一邊向我說對不起,我說沒關係。

我從頭到尾沒有任何憤怒情緒。只是一直不斷安慰皮皮,且音調或許還帶點輕鬆感:「哥哥應該只是想跟妳玩,他不是故意的喔。一定很痛喔!?我知道。我看看,嗯沒事喔!妳嚇到了吧,媽咪拍拍~不哭不哭~」

後來皮皮不到一分鐘很快地就忘記這件事,又開心地跑來跑去玩溜滑梯。過了10分鐘,天色漸暗。

我在略微昏暗的天色中看到她眼睛附近皮膚紅紅的。不知為何,一陣鼻酸湧上,我可以說是左顧右盼地使用分心大法,才把這股突如其來的難過給忍回去。回家後,我用開玩笑的口氣跟皮皮爸說:「她剛剛被欺負了耶!(笑)」接著敘述以上的過程。約莫講了三句後,我開始哭,哭到哽咽的那種。(回想此刻的同時,字打到這裡又開始哭到臉歪。真拿媽媽沒辦法……)其實我不並不確定我為什麼哭耶。我想絕大部份是因為心疼她,但好像有那麼一點點是在生氣自己。

可是氣什麼?氣自己沒來得及阻止嗎?但我沒錯啊,妳哪裡知道對方會動手?氣自己沒有對他們大發飆嗎?但對方也只是個小小孩啊,我知道這年紀的寶寶很愛戳/摳東西,皮皮也常常要摳我肚臍、戳我眼睛,我滿能理解對方小孩的行為。而且發了飆又怎樣?也不是對方媽媽叫她的孩子這麼做的,她也道歉了,何況她帶兩個孩子出門也夠辛苦了。

當下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安慰皮皮。如果我反應很大、對對方媽媽及小孩發飆,也只會增加她的委屈感,甚至讓她覺得害怕。小孩之間這樣真的沒什麼,但是我心中這種過不去、說服不了自己的憤怒與愧疚是打哪來的?老娘秉持絕不當「假大方」、「假瀟灑」的媽媽,要做就不要靠北……邊走,做了就絕不覺得虧欠。

所以這種不了解其理由的自責感真的讓我感覺很不自在。跟好友媽媽們講的時候,有些媽媽覺得如果是自己一定會當下氣炸或教訓對方孩子。雖然我不覺得自己的處理態度有錯,但有更好的方式嗎?這是我事後一直在想的問題。字打到這,我真的很擔心以後皮皮會默默被欺負不吭聲了……嗯……應該不會吧?(→開始陷入媽媽容易 有的被害妄想與焦慮。)無論如何,我身為一個媽媽,只是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寶貝受到傷害而已。將此經驗post上facebook後,意外地得到朋友的熱烈回應。很慶幸自己分享完後,除了讓自己的心情得到出口,也讓我思考到下次再碰到一樣情況時的處理方式。結論是:下次再戳我女兒眼睛,我就把你眼珠挖出來!!!(開玩笑的啦)

其中,不乏有從事教育、幼童相關行業與有智慧的朋友們給予回應:

友人H:「一開始就奔過去擋也許會讓皮少了嘗試的機會和練習拿捏,這樣的放手會讓孩子的能力展開的很快。而且幫孩子講出她的感受和解釋突發情況,她就會學會感受自己和保護自己。不過如果真的有即時的危險,就趕快把雙方拉開吧!別忘了,妳自己也是很重要的主體,也要照顧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呀!」

友人C:「的確,當下直接發飆理論,對小孩一點幫助也沒有,只是單純宣洩自己怒氣,甚至讓小孩學到這種暴躁的處理方式(孩子的情緒跟行為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父母),父母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反而比對方還大。」

友人L:「做媽的看見這樣,心裡一定有很多心疼啊!會有自責沒有保護的心情,這也是一定的。身為父母,內心就是需要經歷很多很多這種心情上的掙扎跟覺察, 一次次的看見,一次次的蛻變。你還保持著覺察,甚至願意讓自己觸及到最深層、最柔軟、最自己的情緒。我猜你的難受,除了出於一些自責,或許還有一些投射, 先好好的照顧自己內心的感受是很好的開始呢!」

我從沒想過,雖然是孩子受到傷害,但媽媽卻不能忘了要照顧到自己的心情。因為孩子的成長,是基於父母,我們是最重要的中心。

對啊,我們聽過那麼多家長與家長之間,因為孩子們的相處問題而發生磨擦甚至衝突的實例。我想,有許多的狀況或許已經模糊了焦點,事主已經不是孩子,而經由父母事後的處理方式與自我心情等因素,轉移到了我們身上。因此,無論是當下我們父母選擇的處理方式,或是自我心情的調整,其重要性都是等同的。

當孩子受到傷害、引發爭執時,父母如何能夠用自在的心情面對,在放手、觀察、守護與調適之間取得平衡,都是需要一次次練習與體會的。下次,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我們一起試著先照顧自己的心情如何?

【後記】

對於:「如果以後又發生同樣的事,應該如何做?」

我想我仍會先視皮皮的情況安慰她,然後我會冷靜並「具體」地告訴對方父母他的小孩是如何動手。仔細回想,這次我也沒有清楚告知對方媽媽她的兒子是戳眼睛還打巴掌,或許我的應答讓對方覺得可能真的很沒什麼。(反倒會不會令對方覺得是哭的皮皮誇張了?)如果我交待得清楚一點,對方可能會有不同的處理態度。

再來,我希望無論是誰動手、誰錯在先,都可以讓孩子有一套完整的處理流程。如果仍是皮皮為被傷害的一方,我希望對方父母能主動提出要他的孩子來向她道歉。如果沒有,我會主動提出「可以請妳帶妳們小朋友來跟她道個歉嗎?我希望可以讓他們自己處理這件事。」對方小朋友道歉了,我再接著跟皮說:「妳看,人家說對不起了喔。妳應該也不痛了?那妳想原諒他嗎?原諒他好嗎?」讓彼此都對這件事有個解決,不是打完人、被打完就放著這件事不動。讓孩子們試著自己解決問題,練習說對不起與原諒。當然,如果是再稍大一點、表達能力更好的時候,或許我會再多「放手」一點點。

文章轉載自:http://goo.gl/R2hLVh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