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律動應用於認知障礙症患者症狀」研究結果

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科安老服務部邀請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於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間合作進行一項以音樂律動應用於本地的認知障礙症長者 之研究,為本地認知障礙症長者提供音樂律動介入活動,以改善患者之情緒及躁動行為問題。本項目由社會福利署社會福利發展基金(第二期)資助。統籌團隊今6月14日於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舉行研究發佈會,介紹研究項目之內容及成效。

東華三院社會服務主任(安老服務)梁碧琼女士稱,目前香港的認知障礙症患者數目正急劇增加,患者往往隨著病情的發展,出現溝通困難、情緒和行為問題,社會 上確實有很大需要嘗試使用多元化的方法去幫助這些長者。東華三院安老服務一直積極尋求創新,因此提出以本地文化及音樂作為媒介的活動,以強化認知障礙症服 務。東華三院邀請了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的一群藝術治療師參與是次研究,設計一套根據香港文化的音樂律動予認知障礙症長者,研究結果令人鼓舞。單位同 工察覺參與者的情緒及行為問題,皆有明顯改善,而且家屬亦向單位同工反映他們也為長者的變化感到高興及滿意。梁女士認為,香港認知障礙症服務發展應突破傳 統框架,嘗試採納不同類型的介入方法,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質素。為向護老者提供更多選擇及支持,東華三院特別印製了一批音樂律動歌曲圖咭及十個照顧認知障礙 症父母的溫馨建議,除於研究發佈會派發外,亦將透過東華三院的長者中心,送贈予有需要的護老者。

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總監、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何天虹博士指,坊間相關的音樂及藝術治療課程為數不少,但是次計劃卻是香港首個為本地患 有認知障礙症長者度身訂造的音樂律動介入計劃。在計劃開始前,研究團隊特地到東華三院安老院舍,收集六十五歲至八十歲長者對音樂喜好的資料,以及觀察不同 程度的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活動能力。隨後,研究團隊聯同本地幾位資深的音樂治療師、舞蹈治療師、表達藝術治療師及藝術心理治療師設計了一個以本地化音樂為主 的介入計劃;並因應長者的活動能力,配上簡單的肢體律動動作,為長者提供一個結合了感官、情緒,及想像的多元刺激活動,以達到改善長者情緒及躁動行為的目 的。

十間東華三院安老院舍,合共七十二位患有不同程度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參與了是次研究,他們被分配到實驗組及對照組。實驗組的長者參加為期八星期的介入計劃, 每星期兩節,每節三十分鐘,並由東華三院的職員及香港大學表達藝術治療碩士實習生共同帶領。對照組的長者則參與日常的院舍活動。而東華三院的職員分別於介 入開始前、中期及後期紀錄長者的心理行為狀況。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長者的躁動行為、異常行為、易怒、情緒低落的情況以及長者主觀情緒均有改善。其中,躁 動行為、情緒低落的情況以及長者主觀情緒達到統計學上顯著的效果,改善率達14.4-57.1%。

其中一位研究參與者的家屬陳小姐表示,媽媽患有認知障礙症並入住東華三院安老院舍,由於媽媽情緒不穩定,經常致電給自己哭訴,令自己心情都變差。參與了是 次研究的音樂律動介入小組後,媽媽開始展現笑容,比從前更開心,亦願意在院舍擔當義工,自己觀察到媽媽的變化也很高興。

何博士認為,此研究結果肯定了非藥物治療,特別是以藝術作為介入模式對於改善認知障礙症心理行為問題的成效。 而藝術介入手法安全,長者容易投入,過程歡樂愉快,非常值得推廣。何博士期望政府及社福機構投放更多資源發展及支持表達藝術治療相關的研究和工作職位,以 惠及更多的長者。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