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國學院申辦活化景賢里

政府早前推出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畫,僅成立一年半的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證實加入戰團,申請把法定古迹景賢里活化為推廣國學的文化地標,署任院長陳致指國學院側重於學術研究及交流,與首期活化計畫成功獲批的饒宗頤文化館不同,但形容競爭激烈。他又指,國學院正籌備出版中小學生為對象的國學進階叢書,期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

灣仔景賢里在第三期活化計畫流標收場,第四期重推接獲十一份申請書,反應熱烈。浸大饒宗頤國學院署任院長陳致透露,已向政府申請活化景賢里為國學院新址,打造為物質與人文結合的文化地標,「國際上研究經典與古學,往往放在一座古典的歷史建築中,但香港卻沒有高等研究機構放在古迹建築內」。他承認今次申辦競爭較激烈,目前計畫仍待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審議。

活化歷史建築對浸大並非首次,包括把前皇家空軍啟德基地總部改為視覺藝術院、雷生春改為中醫藥學院的保健中心等。陳致指,國學院活化景賢里以學術研究為主,例如與世界頂尖的學術機構合作研究,邀請知名國學學者來港訪問,亦會舉辦青年國學班及系列講座以服務社區,強調與國學院與首期活化計畫項目之一的饒宗頤文化館,彼此功能與角色不同,而香港作為東西文化交匯之地,有潛能發展為國學研究的交流平台。

浸大饒宗頤國學院去年成立,是本港首所研究傳統國學與漢學的學術機構,並推出選堂博士計畫招收研究生。陳致指國學院除出版學術叢書及期刊、舉辦國學論壇外,亦希望提升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修養,包括擬出版以中小學生為對象的古文進階叢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國學。

陳致笑言現今學生文化修養不足,在待人接物往往鬧出笑話,例如學生電郵約見老師時錯用外交詞彙「會晤」,甚至留下便條稱「改天來找老師賜教(應為「請教」)」。

認同時代轉變不能強求社會復古,但期望學生從小接觸經典的輔助讀物,能啟發他們興趣,亦可提升他們的人文質素。

(2014-6-12  星島日報)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