攞證書爭學位 家長報「雞精班」催谷
兩歲人仔 逼考普通話

月底開始小一自行分配學位報名。坊間有數十機構,覷準不少家長以證書取悅學校的心理,推出幼兒普通話試「準備班」,供兩、三歲幼童報讀。但有專家指,過早的應試壓力,或令幼兒有尿床、咬手指等倒退行為。

成行成市的普通話「應試準備班」,源於兩個在港可應考的幼兒普通話證書考試「GAPSK幼稚園普通話水平考試」及「KPCC幼兒普通話水平測試」,合格後會獲發證書。記者以家長身份查詢,最年幼曾有兩歲幼童應考。

據GAPSK網頁資料,證書由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研發,幼稚園低班(三歲)即可應考;KPCC則由中國藝術家協會香港秘書處組織,北京清華紫光教育機構協辦及負責發證,幼兒園學生(兩歲)也可應考。KPCC回覆查詢時指,去年報名人次共四千,當中四成參與初級考試。

只教單字句子 重複操練試題

兩個考試主要分三級,以初級試為例,主要測考孩子口語及聆聽能力,個別考試要求幼童背誦詩歌,亦有日常話題對答;考試時間約八分鐘。

網上搜索發現,坊間至少有四十間中心提供針對考試的「準備班」,但課程內容鮮有教拼音,只教單字和句子,並在為期約八至十二堂,為學生預備試題答案。有中心職員稱,孩子若發音標準得分更高,故課堂主要是重複操練試題。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指,讓孩子過早考試等同施予壓力,有些較緊張的或會出現情緒問題,甚或倒退行為如咬手指、尿床。她形容,部分家長心態是「其他孩子都能考,你就試試看吧。」但對小朋友而言是壓力。

壓力大易鬧情緒 尿床咬手指

香港教育學院心理研究學系助理教授林茵則指,孩童上任何課程都應以需要和意願為先,香港的母語是廣東話,並沒有需要一定學普通話。她續指,八歲前是孩童建立自我、成長的黃金時間,建議放手讓小朋友玩耍,「學到與人溝通、合作,有助小朋友健康成長。」

至於幼童參加考試及課程的成效,言語治療師劉家明則指,不斷重複試題對答未必令孩子掌握語言,因孩童主要以場景模式輔助記憶字句,若以考試為目標死背句式,難助善用語言。

小學校長:收生不考慮證書

為一紙證書,家長不惜千金,由普通話「應試準備班」,索價一千至三千四百多元;不過,鳳溪第一小學校長廖子良直言,收生時完全不看證書,反而看重家長的家教和平日照顧。

鴨利洲街坊學校校長馮碧儀亦坦言,入學試主要看孩子快樂與否,不會考慮證書。兩位校長均不鼓勵孩子過早接受額外考試,指家長應多給小朋友擴闊眼界、休息及閱讀課外書。

(2014-9-1  晴報)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