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樂可促進腦部學習及認知發展

科學家支持玩樂對兒童有不少好處,對腦部及學習能力有正面的影響,也可幫助孩子奠定學習模式,在成長中扮演着重要功能。

1.動物測試顯示, 玩樂可改善記憶及刺激大腦皮層增長。

曾有腦神經科學家以老鼠進行實驗,將一批老鼠禁閉在一個沉悶環境,另一批則在一個放滿玩具及刺激性的環境,發現經「刺激」的老鼠腦部大腦皮層更厚,而且腦部比沒受「刺激」的更大,而行為上表現得更聰明,在迷宮中更快找到出路。至於這情況是否同樣適用於人類,則因道德考慮而沒有在小孩子身上作實驗。不過,人類腦部對於遊戲及探險的反應,與老鼠相若。

2.玩樂及探險可令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分泌更多。

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是腦細胞生長及修補的重要元素。在老鼠的實驗中發現,在打鬥混戰遊戲中,老鼠腦部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水平增加。

3.孩子定時有自由時間玩樂會令學習更專注

有多項實驗證實,學童在小息後更專注學習。有資料顯示,中國及日本一些學校,每隔50分鐘向學生提供小息,與其他國家相比,兩國學生的表現也較佳。不過,體育課在提升學術表現上不能替代自由玩樂時間,因學生必須在堂上遵從由成人訂立的規則,受着種種規範。故此,若要學生得到玩樂的好處,遊戲時間必須真的在玩。

那麼,小息該多長才合適?一般來說10至30分鐘也足夠。有研究顯示,4至5歲兒童有10至20分鐘小息可提升上常時的集中力,30分鐘反而有相反效果。

4.玩樂中學習語言

有研究顯示,象徵性遊戲及假裝遊戲有助發展語言技巧。有心理學家分析46份關於遊戲對提升孩子認知能力的研究中,發現角色扮演有助提升語言及社會情感認知。一項針對1至6歲英國兒童進行的調查發現,孩子把自己裝作泰迪熊,並在完成象徵性任務中得分較高的,在語言理解及表達能力兩方面均相對優勝。

5.玩樂可增強創意解難能力

問題可分封閉式和開放式:封閉式問題只有一個單一解決方案;而開放式問題則有多個解決方案。研究發現,兒童玩樂方式有助提升解決開放式問題的能力。例如在一個實驗中,給予一些小孩去玩砌圖(封閉式遊戲),另一邊廂給予一些小孩玩積木(開放式遊戲),然後了解兩類小孩的解難能力,發現玩積木的孩子在解決開放式問題的表現較佳,並更有創意地解決問題。

6.自我調整及理解現實世界的能力

扮演遊戲可促進孩子自我調節及認識現實世界的能力,有助壓抑衝動行為。

有研究顯示,孩子多玩扮演遊戲有助增強自我調節能力。因為在角色扮演中,孩子們必須得到玩伴認同才可以進行,而且大家必須遵守一系列規則,故可發展自我控制能力。至於認識現實世界的能力,則讓孩子學習推想一些未發生的情景,增強他們對現實世界的理解。

 

7.玩樂有助提升數學能力

玩積木有助兒童的認知發展。有研究顯示,幼兒玩越複雜的積木,至高中時數學的能力會越好。

8.玩樂中累積學習經驗

大部份遊戲都是探索經歷,例如透過爭奪去掌握社會的約制及學習控制衝動情緒。從遊戲中可作自我推動及得到樂趣,熟習如何面對真實世界的挑戰。

為孩子提供小休時間,並在課堂中增加一些玩樂元素,有助提升及引發孩子自我學習的興趣。

資料來源:http://goo.gl/U9F8SY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