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我管理(一)

有很多家長都想知道到底如何可以讓小朋友自我管理,包括:自動自覺做好功課、遊戲結束後會自己執拾、自己去刷牙洗臉……

 

 

筆者相信各施各法,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做法,但若然不成功或帶來負面效果,那就不是一個合適的做法。

很多個案,特別在參與某些兒童活動或聚會會發現,大部份孩子們的表現是非常勤快去做大部份的事情,當然也包括做功課,甚至溫習,但有些小朋友,當中總有一、兩位不情不願的小朋友。只是,他們大都怯於父母的凶惡,甚至逼迫態度,又或怕令父母不高興,結果是委曲求存,又或是生活上種種都是有條件的交易,但那些獎勵,可能只是一些免受懲罰的條款或承諾等等。

這些負面鼓勵方法,會帶來很多潛藏的心理問題,例如:扭曲了他們對工作或學習的心態或價值,最直接其實是影響親子關係,影響其正常的心理發展。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小孩子的自我管理行為?

經常提到,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身教,小孩子學習的能力強,而且好奇心大,兼且很喜歡模仿父母的行為,如果你是回家看完報紙,並將之丟得滿沙發都是,又或東一張,西一張;如果你外出返家門,第一個動作便將雙鞋甩到不知道在哪兒;如果你起床不執拾床舖被子,早上不說早晨,或對於別人的幫助沒有說「多謝」,那你的小孩子怎麼可能會懂得自理及基本禮貌?

然而,我們不是只做便可以,我們也要作出誘導才可以,教他們基本的做法,解釋為何要這樣子做,先從旁協助,之後慢慢減少對該項目的參與,直至小孩子可以自行處理,即使做得不太妥善,只要給點時間讓他慢慢的改進,而非要一教即明,一學即懂,首要目的是懂得做最基本的便可以。

正面的鼓勵與滿足感,往往是令人進步的重要元素,少不了的依然是那份耐性,雖是老生常談,卻是教導小朋友的黃金定律。下次與大家談談小孩懂做卻又不做的問題。

 

Eddy

心理治療師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