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主義盛行 學童「鬱到病」(轉載)

幼稚園排隊潮、面試近日成為傳媒焦點,其實升學壓力不只在家長,學童承受壓力亦不容忽視,近日有精神科醫生指,求助個案有年輕化趨勢,八歲以下求診者從以往幾個月一宗增至每月一宗,有年僅五歲幼童更不堪升小面試壓力而企跳,驚動父母求診才得知患上抑鬱症。程尚達同教育界友好傾開,他坦言家長為求子女入讀心儀名校而過分操練,值得取錄這些學生的名校多加關注。

最年幼患者僅五歲

香港家連家精神健康倡導協會日前邀請專家分析本港情緒病新趨勢,吸引媒體關注的是精神科專科醫生陳葆雯的剖白,她指自己接觸過最年幼患者年僅五歲,就讀幼稚園高班,家長為準備她升中,安排她每周到一所小學面試,持續五至六個星期。

陳醫生指,女童性格慢熱,面試表現不佳,家長見狀怪責她「為何別人可以,你不可以?」在升學壓力、父母責備的挫敗感下,令女童情緒變得不穩定,更兩度有輕生念頭,曾跟父母說「要從窗口跳出去」。家長才發覺她可能患上抑鬱症而求診。幸然,陳醫生指女童情況不算嚴重,毋須服藥,但建議家長改善相處方式,停止所有面試,病情始得到改善。

有教育界友好同程尚達傾開,指現時官津小學通過自行收生及統一派位機制分配學位,面試僅限於直資、私立及國際學校,家長為求子女成功獲取錄,千方百計操練年幼子女,其實是「臨急抱佛腳」的徒勞之舉,「學校面試實情是了解學生平日表現,而非樂見學生的操練成果,家長平時加強子女的語文能力,總好過面試前一周惡補。」

後續輔導不容忽視

友好認為,名校面對這批被操練過度的孩子,後續的輔導問題猶如計時炸彈,「假如醫生所述並非個別事件,而是普遍現象,那麼名校新生實際就是經過操練,成功爭入名校的抑鬱症高危族群,究竟學校有否足夠的資源支援他們?抑或讓他們追逐成績與課外活動表現,繼續操練?逼到學生在校園內企跳的話,那就為時已晚。」友好認為,這些名校應檢討校內的輔導資源,更應該反思面試內容是否恰當,「要年僅四、五歲的K3學童能兩文三語,對答如流,文武全才,要求未免太苛刻。」

贏在起跑綫,成為升學壓力的濫觴。程尚達認為,家長望子成龍可以理解,但凡事逼得太緊,既令子女失落愉快童年,家長也賠上樂聚天倫的和諧關係,若然把子女逼上升學主義的絕路,只會令子女「摔在起跑綫」而不能自拔,值得深思。

(2013-10-30 星島日報)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