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早建立讀報習慣 提高通識分析能力

昨日講過讀報如何提升中文能力,今日就講如何通過報紙學通識。通識教育是高中的四大核心科目之一,但部分學校在初中已設通識科,提早讓學生熟習讀通識的技巧。日前跟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賴得鐘傾過,他說通識教育跟社會時事有關,學生愈早培養讀報習慣,愈能打好讀通識基礎,不過也要掌握讀報的策略。另外,今年在順德聯誼總會梁銶琚中學畢業的文憑試狀元高梓諾,也分享了他曾自製「新聞筆記」,助他應考通識教育科。

賴Sir講,讀報也要有策略。「同學讀報章,不是要由頭到尾看一次就可以,而是需要辨別哪些新聞是值得細讀、哪些新聞卻相對沒那麼重要。」賴Sir表示,高中的通識教育有六大單元,包括「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衞生」及「能源科技與環境」,同學看到相關新聞時,除留意當日的報道外,也應跟進該新聞的進展、結果等,同時要了解不同持份者的意見。

賴Sir說,同學回答通識教育的考題,須有正、反意見和實際例子,而報章就為同學提供不少答題的材料。「例如『鉛水事件』,不同持份者會有其關注點,例如政府、議員、市民等,同學明白他們的想法後,可以在答題時引用。」

此外,報章的社論和評論文章,亦是值得留意的部分,不過,賴Sir提醒同學讀這類文章時,應留意作者的立場,是否過於偏頗,並多看不同的社論作比較。「須留意作者對議題的立場、立論過程、論點有甚麼例子和理據支持。」

事實上,現時網上平台也有不少跟時事相關的文章,而且吸引不少年輕人「讚好」,但賴Sir就認為,網上新聞、網媒多傾向評論,同學不宜只從互聯網了解時事。「雖然有些網上新聞,也有講述新聞事件的內容,但最後往往會加入編輯的想法,質素可說是良莠不齊,所以同學要留意。」

問幾位過來人,包括今年順德聯誼總會梁銶琚中學的文憑試狀元,現時在香港大學讀醫科的高梓諾,他說高中以前,雖然也有閱報、看電視新聞的習慣,但很隨心,不會讀得特別仔細;然而,升上中五後,為了應付文憑試,期望在通識教育科可取得更佳成績,所以也有聽從老師的建議,開始較認真地讀報,並把有用的關鍵字抄下,製作個人的「新聞筆記」。

高梓諾說,那時他有一本通識教育科的筆記,簿內根據課程的六個單元,分成六部分。當他讀報時,發現某個新聞,是屬於某個單元,他就會把該新聞的年份、人物、關鍵詞、關鍵概念等資料,抄寫在所屬單元下。「不會長篇大論,而這本筆記會在考通識前拿出來看看,加深記憶,答題時的例子可更加豐富。」

至於社交平台或手機應用程式的新聞,高梓諾坦言也有看,並指有時由朋友分享出來的新聞,不少是頗有趣味。不過,假如跟傳統報章比較,他就認為報紙的內容較豐富,除了有新聞外,亦有副刊等消閒文章,而且翻閱報紙的感覺也較實在。

《星島日報》中學中文學生報編輯阿衍則講,除了報紙的正章外,學生報同樣有助學生讀通識,例如中學中文學生報《S-file--通識大全》內,所揀選的時事議題,都經過篩選,適合用作通識教育的訓練。另外,學生報內的專欄,例如「世界發生甚麼事」、「新聞周記」等欄目,有助學生了解世界和本地發生的事件。

另外,阿衍也提供了一個讀報的貼士,就是多留意一些有爭議性的新聞,因當中會有不同人的觀點,是可探討的通識議題。「例如在是否取消電車爭議,有人贊成取消,有人反對,當中有不同的持份者,例如市民、電車公司職員和經營者等,同學可以思考他們的立場、論點和論據。」阿衍說,通識科的考題,很多取材自新聞,所以同學們培養讀報習慣,絕對有助考好通識。

(2015-9-11  星島日報)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