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數學前兒童有蛀牙

由香港大學牙醫組成的團隊在BMC Public Health期刊內指出,約一半的香港學前兒童有蛀牙症狀,而幾乎全部幼童的蛀牙都未接受治療;而香港的學前兒童在過去10年,在接觸及使用恰當的牙科醫療服務方面並無改善。另外,吃零食次數、看牙醫、父母的口腔健康知識及家庭收入均與學前兒童蛀牙多少有關連。

研究團隊研究了一群4至6歲的學前兒童後,發現每名幼童平均約有兩隻受蛀牙影響的牙齒,當中包括未經治療的蛀牙、或因蛀了而脫掉或需要填補的牙齒。大部份受影響的牙齒都有未經治療的蛀牙,而已知道這些蛀牙會導致痛楚、牙齒感染、而感染甚至會蔓延身體其他部份。

近半港童有蛀牙 內地生較本地生多

是項研究於2009年進行,在過去兩年,當中的兒童(373名男童及327名女童)來自隨機抽樣出來的7間幼稚園。他們的平均年齡為5.3歲。總括來說,在700名兒童當中,有49%顯示過去或現在有蛀牙。男童與女童的蛀牙或缺牙或填補過的牙齒數量接近。男童為2.4隻而女童有2.1隻。平均每名幼童有2.2隻受影響的牙齒。至於每名幼童則平均有2.1隻未曾治療的蛀牙,佔超過95%的受影響牙齒。這亦令研究團隊結論「蛀牙在香港學前兒童是普遍的,當中大約一半有並未治療的蛀牙。」

隨著兒童年齡增長,蛀牙亦會越來越普遍。41%的4歲幼童有蛀牙;48%的5歲幼童有蛀牙;而6歲有蛀牙的幼童則增加至64%。研究團隊建議「有需要在早年為兒童引入預防蛀牙的計劃並持之以恆。」 此外,在中國內地出生的兒童較本地出生的兒童有較多的蛀牙。中國內地出生的兒童約有3.5隻蛀牙而本地出生的兒童約有2.2隻。研究團隊考慮到近年中國內地出生的兒童移居香港日增,他們提醒「如不作任何行動,香港學前兒童的蛀牙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少零食 多刷牙 較有效

報告研究後指出,如果兒童每天最多只吃一次零食,或1歲之前開始習慣刷牙,蛀牙的症狀會較少,顯示出控制吃零食及盡早宣揚刷牙的重要性。相反,有去看牙醫的幼童的蛀牙問題較沒有去看牙醫的幼童多,因為通常幼童在牙齒有問題時才去看牙醫。此情況反映出家長有病才看牙醫,而忽略預防的重要,所以研究團隊建議有需要鼓勵幼童可早些及定期約見牙醫,並為本地學前兒童展開一個「全港性的或受資助的牙齒保健計劃」。

調查亦發現家長的特性跟學前兒童過去及現在的蛀牙情況有所關連。家長的牙科知識較少、低收入家庭、父母的教育水平較低、孩子來自單親家庭、以及家中沒有家庭傭工都跟幼童較差的牙齒健康有關。

從統計的資料上顯示,影響學前兒童牙齒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是吃零食的次數、到訪牙醫、父母的口腔健康知識及家庭收入。 作者們指出從這次研究可看到要在幼稚園推廣口腔健康,除了兒童的參與外,亦需要家長及老師一同努力。同時,研究結果反映出社會不平等會影響口腔健康。這需要政府及牙科專業人員共同解決,例如針對弱勢社群的幼童提供多些口腔健康活動及服務等。 (相片來自互聯網)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