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機」學電腦編程
高小生成功自製體感遊戲

「第四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提出中學必修程式編寫,加強學生的解難能力。港澳信義會小學早於三年前率先在電腦科引入「數碼遊戲學習」概念,藉「打機」學習編程,訓練邏輯思維。該科科主任程志祥指,去年起為發揮學生創意,指導高小生自製體感遊戲,接駁遊戲機體感裝置Kidnet在大熒幕使用,以身體動作取代傳統的電腦滑鼠及鍵盤控制,比一般小學電腦科課程走前一步。

英國政府去年九月修訂小學電腦科課程,不再只集中電腦應用,學習文書處理,反而教授編寫程式。位於將軍澳的港澳信義會小學,三年前亦率先在小三至小六的電腦科引入「數碼遊戲學習」概念,壓縮文書處理的課程,改為主要教授編程概念,並將教材上載香港教育城的平台,象徵式收費,供其他教師使用。

教材上載教育城平台

學生打機成癮時有聽聞,但該校電腦科科主任程志祥認為,打機亦能促進學習,該校本學年更擴至小二試玩平面遊戲,「學生須一步步走到終點完成任務。」他續指,小四及小五生利用微軟免費軟件,設計立體數碼遊戲,「例如教授學生Loop(迴圈)的程式概念,避免編程累贅。」去年起更要求學生分組研習,設計與學科相關的遊戲,開放予小一、小二生使用,「例如一邊打機,一邊背乘數表。」

程志祥笑言,相比傳統學習電腦應用,設計立體數碼遊戲更令學生的創意表露無遺,「特別是成績稍遜的學生,試過有學生將遊戲由射魚,改為兩個遊戲主角射擊對打,感覺很震撼,連我也不曉做;原來為學生開了一道門,他們的創意便能發揮。」

手關節動作控制移動

至於六年級,程志祥更於去年起指導學生自製體感遊戲,更成功接駁遊戲機體感裝置Kidnet,可於電視大熒幕上使用,「八、九個月前更購入另一種體感裝置,可感應學生的手部關節動作,學生毋須使用滑鼠及鍵盤,便能控制遊戲中的主角移動。」

在港澳信義會小學校任教近二十年的程志祥,是該校推動科技教育的「開荒牛」之一,主修社會學的他自學電腦多年,多次獲邀到外國分享利用數碼遊戲學習的竅門;他坦言,家長曾擔心子女能否寓「打機」於學習,「所以推行初期召開家長會解釋,強調此學習方法的好處,釋除疑慮;亦須與教師分享,確保教學的一致性。」

(2014-7-29 星島日報)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