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幼兒會有語言溝通障礙?

幼兒的認知發展依照心理學家Piaget的理論是由感覺動作期開始,亦即所有的學習,皆需仰賴感覺動作的輸入管道,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以及運動覺,語言的學習須藉多聽、多看、多模仿操作、多說話和多生活經驗來學習,但在學習過程中,常有一些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會干擾學習的效果,茲討論如下:

一、個人因素

1. 生理障礙

(1) 大腦構造與功能: 腦性麻痹、智障、自閉症等個案,常因腦部語言中樞功能受損而影響語言的學習,包括聽覺理解和口語表達兩方面。對於語音、語彙、語意、語法、以及語用,其統整、記憶與執 行能力的學習均較緩慢,必須提供加倍(或數倍)的學習機會,才能顯現效果。大腦中樞功能受損,亦會影響下面的口腔和呼吸發聲功能。

(2) 口腔構造與功能: 舌頭粗大、牙列不整、硬軟顎有裂縫,或嘴唇、舌頭、下頷靈活度差,吸吮、咀嚼、吞嚥功能差,都會影響口語的表達及其清晰度。唇顎裂、腦性麻痺、唐氏症的個案,在口腔的構造與功能方面,問題很大。唇顎裂必須經由整型外科手術的幫忙,才能有正常的口腔功能。口腔構造與功能較差的個案,必須加強口腔動作靈活度的訓練,才能有效改善其發音清晰度。

(3) 呼吸與發聲: 人類的聲音是藉由呼氣的氣流和聲帶的振動才能產生,呼氣流太弱或聲帶痙攣、無力,均會造成發聲問題,產生細小、短促或粗啞不悅耳的嗓音。腦性麻痺和唐氏症,發聲障礙比例很高。

(4) 耳朵:嬰幼兒學習語言,聽覺模仿是一個很重要的管道,聽障的個案,因為聽力有不同程度的損失,聽不清楚別人和自己所說的話,故在語言的理解和表達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礙,必須配戴適合的聽覺輔助器,如助聽器、人工電子耳等,才能改善語言的學習。

2. 智能障礙

智能障礙是大腦功能不佳的後遺症之一,會阻礙認知、語言、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學習,面對智障幼兒,父母應有耐心與恆心,重複的指導、解說與練習,直到幼兒學會為止。

3. 情緒障礙

情緒障礙的幼兒,比較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因此與他人溝通互動的機會也會減少,語言是要靠人際溝通互動來學習,情緒障礙的幼兒語言學習亦大受影響。父母應詳細觀察記錄情緒發作的原因,找出疏解幼兒情緒的策略,逐步引導正確的表達方式。有效的溝通表達策略,往往可以減輕 其情緒的發作。
4. 注意力短暫

注意力、持續力時間短暫,容易分心,有時是教材不適合或不是幼兒有興趣的,有時是大腦功能受損的後遺症,嚴重者可能成過動兒。對發展遲緩幼兒的教學,教材要有趣、教法要生動活潑、教學時間要由短暫慢慢延長,幫父母親做家事時的隨機教學,效果最好。

5. 溝通動機差

溝通動機缺乏是發展遲緩幼兒常有的特徵,主要是語言的理解和表達能力較差,對別人的問題不知如何回答,故「無言以對」;或是對事情發生的情境不瞭解,不知說什麼;也有因為欠缺觀察探索的經驗,所以無話 可以向別人說;也有因內向畏縮,缺乏自信而不敢表達者。不管原因為何,都應該體諒其困難而針對原因加以協助。

二、環境因素

1. 經驗剝奪

發展遲緩幼兒常需花費很多時間接受各種治療,加上先天體質抵抗力較差,有的伴隨肢體或智能障礙,父母多半無暇或不願帶至各種不同場合,和正常幼兒一樣擴展見聞、增加生活經驗,外在刺激的不足、社會經驗 的缺乏,嚴重減少其學習機會,包含各種不同場合使用的語言在內,剝奪了理解情境、擴充語彙、與練習說話的機會,所以語言的發展亦受到很大 的影響。

2. 缺乏適當關愛

發展遲緩幼兒常被家人過度保護或忽視,此兩種情況造成父母在要求幼兒學習時態度易有偏差,也容易養成不正確的情緒行為問題干擾學習效果。父母對障礙兒的管教,是非標準應該和正常幼兒一致,只是在做法上依其障礙情形做些變通,才是適當的關愛方式。

3. 專業人員不足

發現幼兒的語言溝通發展有遲緩的症狀,若能及早接受語言治療師的指導,給予間接或直接的訓練,幼兒的障礙程度才能減至最輕。目前國 內語言治療師極為缺乏,需等待很久方能排入短期的治療,延誤幼兒溝 通潛能的發展。所以家長應積極參加有關語言訓練的「親職教育」課程,自己能在日常生活中隨機教導孩子的語言溝通技能,才能掌握最佳療育的契機,協助幼兒溝通能力的發展。

文章轉截自互聯網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