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馬可小學重建觸礁 須另謀出路

教育局在周二到全港中小學「數人頭」點計學生人數,在全港適齡小一新生止跌回升下,「殺校危機」在小學界近年已鮮有聽聞,但聖公會屬下的聖馬可小學,日前突然傳出「殺校」消息,雖然證實只是虛驚一場,但校舍重建計畫觸礁,在區內人口升幅仍「跑輸」全港水平下,看來學校仍要艱難經營。

人口老化 生源不足

今次一度傳出「殺校危機」的聖馬可小學,校舍位於筲箕灣柴灣道。有網站一度盛傳該校收生不足十六人的開班綫,更指校方已向家長透露在一至三年內逐步停辦。校長陳翠玲公開否認傳聞,強調今年已取錄逾二十名小一新生,但透露辦學團體聖公會原先計畫原址重建校舍,興建成一所二十四班小學、附設幼稚園的新主誕堂,以及設有三百張牀位老人院的綜合大樓,但早前被教育局以學額需求不足為由,表明不支持重建,因而導致計畫觸礁。

聖馬可小學在○六年與傳統英中聖馬可中學結龍失敗後,近年艱苦經營,加上東區人口老化嚴重,當局推算一六學年區內適齡小一生僅四千六百人,升幅「跑輸」全港水平,如今新校舍重建又告觸礁,可說是雪上加霜。有區內校長友好同程尚達傾開,他坦言東區小學的收生形勢並不樂觀,「東區多年是生源不足,幾年後又有名校新校舍落成,對弱勢學校來說,更重要的是打造辦學特色及積極宣傳,才能突破重圍。」

重建複雜 教局審慎

校長友好又指,教育局對興建新校舍取態慎重,尤其東區學額供過於求,加上聖馬可小學重建後的新大樓,設有幼稚園、教會與老人院,較一般校舍重建複雜,「除非理由充分,否則當局亦不願貿然支持與投放資源」。無獨有偶,九龍城的樂善堂小學近期亦醞釀連同毗連的樂善堂總部重建,友好坦言樂善堂做法更為進取,未必重建新校,反觀今次聖馬可重建仍保留小學,相信涉及複雜的土地契約與使用問題,難度更大。

聖馬可小學與樂善堂小學均是「細校」,兩校同樣面對人口老化與生源不足問題,同樣地辦學團體打算重建另作社福用途,是否反映辦團亦有意重整資源,友好認為要視乎校舍業權誰屬,「如果校舍改為其他用途,更加切合社會需要,亦能更有效營運,個別辦團有考慮亦屬正常。」無論如何,聖馬可小學仍會繼續營運,如何力挽狂瀾,似乎仍須校方與家長集思廣益。

(2015-9-18  星島日報)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