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跟孩子說這9句話 (上)

相信沒有一個父母未試過在做飯時或想休息一下時,被旁邊正在玩耍的小孩不斷打擾,他們有無限的精力,會找零食、會搗亂、會打鬥、會提出十萬個為什麼,總之就是不會讓你好好把一件事由頭到尾做完。

就在父母忍無可忍之際,不少父母就會爆發,以言語叫停小孩的行為,通常小朋友都會有一刻鐘平靜下來,但愈來愈多研究指,父母的無心之言,可能會令情況更糟,或引致不良的惡果,父母們要慎言啊!

1.「不要再煩我!」

每個人都需要一些私人時間,如果真是就快忍受不了,需要一些時間喘息,何不找家人、朋友或暫託服務幫一幫忙,讓自己也有休息的機會?經常對孩子說「我很忙!」、「不要打擾我!」,只會漸漸拉遠你和孩子的距離,漸漸地孩子會覺得他有事找你也沒用,養成心事放在心底的習慣。如果想讓孩子知道你仍然重視他,而你又真的正忙,不妨正面向他解譯你正忙,並且提議他先去玩一會兒或做一些其他事,並保證你一會兒會處理他的事。這樣溝通來得互動,也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2.「你真是太…」

標籤小孩子的確可以快速、短暫地改變小孩子的行為。不過經常地說孩子蠢、小器、怕醜,會令孩子真以為自己是這樣一個人,而他會繼續表現得如你形容一樣,因為他以為這就是他,這就是你喜愛的模樣。父母應該做的是向孩子解釋什麼行為不對,要他著力改善,盡量不要用一個簡單的形容詞去總結那個行為,甚至去總結小孩子的個性,這樣做對改善行為沒有半點幫助。

3.「不要哭!」

或者叫小孩「不要害怕」、「不要像個嬰孩般哭」都不建議。小孩尤其是未懂得表達自己的幼童,都會以哭泣去表達自己的情緒,一句「不要哭」,除了不能安撫孩子情緒外,更否定了他們的感受,讓他們以為他們沒有害怕、傷心的需要。父母更需要做的是去接納、肯定小孩的情緒,並給予心理上的支持,為他剖析他有這個情緒的原因,並表示願意與他共同面對,這樣孩子將會更懂表達自己的情感,也會從事件中得到成長。

4.「為什麼你不可以像姐姐那樣? 」

父母很容易會拿身邊的兄姐或朋友,來為孩子建構一個學習對象,然後會告訴孩子,「你看,鄰家小明點點點」、「學校小美點點點」,本來是好意的,但自自然然會變成一番無休止的比較。但是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的成長發展節奏、也有自己的個性和特質,根本毋須跟別人比較。這樣做不但未能改善小朋友的行為,更糟的是會破壞小朋友的自信心,而且將另一個孩子的能力加諸於自己的孩子身上,甚至可能形成反叛心態。父母應該做的是褒獎小朋友做得好的地方,加強他的自信,讓他向好的方向發展。

資料來自:http://goo.gl/gPA99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