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唔夠瞓? 長大後情緒行為問題一齊嚟

你的嬰兒睡眠時間足夠嗎?學行嬰兒少於10小時的睡眠,可能會導致他們出現情緒或行為的問題。

一個長期的研究顯示,一名學行的嬰兒,若他的睡眠時間少於10小時,或在睡眠時頻密的醒來,在約5歲期間將開始有情緒及行為問題。

研究人員們希望找到睡眠、情緒及行為問題三者之間的連繫性,但來自挪威卑爾根的公共衞生研究所(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統一健康研究的博爾史雲遜(Borge Sivertsen)說,最讓人驚訝的是,三者的連繫性極穩固且風險極高。

史雲遜解釋,只有以實驗式的研究,方可找出其因由,而這些研究告訴我們,發展出行為、情緒等問題的風危日益提高,而且還有其他一系列的因素影響著。

由挪威衞生部們資助的研究,最新的報告來自研究32,662對母親與其孩子。

母親在懷孕17週時填寫問卷,當嬰兒約18個月大時再填一次問卷,之後就在小孩5歲時,母親須再填寫。

母親以「不真確」至「非常真確」來評定小孩99項不同的行為,之後會提到小孩每24小時內是睡多少,以及他會否於半夜睡眠時醒來。

在18個月時,差不多有60%的學行嬰,每晚的睡眠時間為13至14小時,約2%報告撰寫員在報告內寫著,是每晚少於10小時;約有3%的學行嬰,每晚醒來2至3次,大部份在睡眠時醒來的次數,約是每週幾次,甚至少於幾次。

在《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內的兒科報告指出,學行嬰每晚睡眠少於13小時,會於其相同的年齡時有情緒或行為問題。

研究人員根據母親的年齡、教育水平、懷孕週期及有多少名小孩,該小孩的出生體重及性別,發現,那些每晚睡眠少於10小時的18週歲小孩,而每晚又會醒來3次或以上的,他們很可能於5歲時會有情緒或行為問題。

內化問題的風險或外化問題為高,而內化問題如表現得較情緒化的反應,焦慮或抑鬱,外化問題則如缺乏專注力或暴力傾向。

華盛頓州西雅圖兒童研究所(Seattle Children's Research Institute)的米雪嘉維遜(Michelle M. Garrison)是負責編輯這個研究報告,她認為,縱然從那些觀察個案中是很難找出真正的原委,但這些歷時性的研究給予我們一個方向,就是兒童早期發展中,睡眠不足提高了日後發展出情緒及行為問題。

嘉維遜又指,晚上睡眠不足,導致翌日處理情緒問題、控制衝動及準備讀取他人的情緒或意圖出現困難。

慢性睡眠問題能夠引致壓力賀爾蒙的轉變,早期睡眠問題或許是日後出現情緒或行為問題的部份原因;除此之外,史雲遜指出仍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例如兒童的禀性及家長的精神健康問題,都是同樣具影響性的。幸運是,這些兒童在日後,不一定會患上精神健康的問題。

對於兒童來說,能夠自己進入夢鄉,是他們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家長們坐在床邊、搖擺、唱歌等都是令兒童過份依賴家長才能入腄,這將會增加遲睡眠問題的可能性。

史雲遜指,很多嬰兒在最初的6個月內,會進入規律化的睡眠模式。

嘉維遜則推介了一本書,《Take Charge of Your Child's Sleep》(作者為Owens and Mindell),是專為家庭中有小孩有睡眠問題的。當然,若發現小孩有睡問題,主要的看顧者便要多加留意。

資料來自: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3037718/Is-baby-sleeping-ten-hours-sleep-leaves-toddlers-likely-develop-emotional-behavioural-problems.html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