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院學者首研視覺注意力辨漢字

兒童閱讀困難近年引起社會關注,但以往研究大多只集中兒童學習外語。香港教育學院學者最近展開同類型首個研究,了解華人兒童學習中文情況。經收集一百五十名小二及小三學童測試數據後,初步發現,視覺注意能力對辨認漢字有關鍵作用,並有助學童進行閱讀理解和學習更複雜句子。學者期望,研究結果將可指引研究者設計合適診斷工具,協助有閱讀困難的兒童。

讀寫聽說是學習語言必須掌握的技巧,但近年兒童被確診有閱讀困難的個案有上升趨勢,傳統的協助方法主要採用較大的字級和較高的行距。不過,過去的研究較多集中學童學習外語,亦有研究者認為兒童學習閱讀主要依靠語言技巧,忽略視覺空間注意的重要性。教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劉鐸去年開展為期三年的研究,分析本港兒童視覺空間注意與詞語閱讀及閱讀困難之間的關係。

劉鐸解釋,漢字與西方文字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有複雜的二維結構,由筆畫及部首組合,與西方文字的字母拼湊不同,加上漢字在書寫時,字與字之間沒有獨立地分開,因此讀者需要對視覺細節和位置加以細心辨認,才能區分詞語。「正常人閱讀一篇文章,即使詞語集合一齊都無問題;但有閱讀困難的人會覺得很煩擾,因為他們的視覺注意能力不足。」

他表示,去年招募了一百五十名來自五所學校的小二及小三生,因為前者正處於學習新漢字的階段,後者則有能力嘗試做閱讀理解練習。他們當中包括閱讀能力正常和稍遜的學生,須進行三組與符號、漢字有關的測試,「具體結果最快明年才有,但經過一年的研究,初步發現視覺注意能力對辨認漢字有關鍵作用,我們會先證明視覺注意能力的重要性,再決定下一步如何設計診斷工具。」

作為年輕學者,劉鐸坦言,研究其中一個困難是要取得學校的支持,以及在有限的資源下確保數據的準確性,「研究團隊包括研究生和研究助理,事前擔心他們對測試的理解不一樣,令數據之間出現差異,於是為他們安排了有系統的培訓,才讓他們到學校為學生進行測試。」他又期望,日後能與學校建立長遠的夥伴關係,並願意向參與學校提交研究報告和建議。

(2014-9-15  星島日報)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