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兒童腸胃炎 比止吐止瀉更重要的事

孩子得了急性腸胃炎,連續幾天上吐下瀉,讓家長看了心疼又擔心,請醫師趕快開點止吐止瀉的藥物,兒科專家提醒,治療腸胃炎,有比止吐止瀉更重要的事。

最近不少上吐下瀉的小病童來就診,家長說孩子吐得臉色蒼白,也拉的力氣盡失,臨床診斷就是所謂的急性腸胃炎,有些人稱之為腸胃型感冒,聽起來平易近人,但卻不是一個適當的名詞,醫學上也沒有這個詞彙。

迷思一、兒童感染人數攀升,是因為孩子抵抗力差?

由於就診的病童有漸漸增多的趨勢,引起媒體關注,新聞標題往往強調「學童感染人數不斷攀升」、「學童聚集感染俱增」,寫得好像要爆發疾病大流行似 的,或許用意是提醒民眾預防感染,但也把一些家長搞得神經緊張,彷彿現在的孩童都沒什麽抵抗力(也許是家長對新聞沒有抵抗力吧?)。

簡單地說,舉凡細菌或病毒都是引起腸胃炎的感染源。腸胃炎典型的症狀便是連續2~3天的嘔吐,接著可能是5~7天不等的水瀉,肚子脹氣絞痛,甚至發燒,精神不濟。孩子一吐家長就慌張起來,又怕沒吃東西營養不足,便連騙帶哄要小孩再吃一些,反而再次誘發嘔吐。

迷思二、一吃就吐,還是要多少吃一點以免營養不良?

其實,急性期一吃就吐,吃再多也沒辦法吸收,不如讓腸胃休息,等症狀比較緩和再以少量多餐,吃清淡的食物,孩子並不會少吃幾餐就營養不良,注意補充水分倒是真的。

正確評估脫水的狀態,比止吐止瀉更重要

從醫師的觀點,腸胃炎最重要的是評估「脫水」的狀態,而不是用多種藥物趕快止吐止瀉,建議家長給予適當的水分補充,維持身體水分及電解質的平衡,就 可以避免發生嚴重後果。腸胃炎引起嚴重後果的是脫水而非腸胃炎本身,太強的止瀉藥反而會讓腸子蠕動減慢,隨然大便次數減少了,但卻會造成肚子鼓脹,毒物不 能排出反而適得其反。

評估孩子是否脫水,醫生會詢問家長幾個重點:小嬰兒要注意尿布濕不濕、或者小孩的尿量的次數有沒有減少、眼淚多不多(大哭卻沒有眼淚),視診檢查皮膚彈性,口腔黏膜是否濕潤,眼眶有沒有因脫水而凹陷等等臨床表現,而不是靠X光或抽血檢查看有無脫水。

當然吐及拉的次數也是評估是否會脫水的參考,但是一吃就吐,有可能是照顧者怕小朋友沒吃,頻頻勸餵吃東西造成的;一天若拉十次,只有一次嚴重些,其他都只有一點點水瀉;或者一天拉十次,但每次都大量水瀉,這些狀況是有不同的臨床意義。

宜選用藥局的電解質水,而不是一般的運動飲料

兒童和成人的身體組成含水量的比例不同,兒童身體組成約六成以上是水,一旦無法吃又繼續拉便容易引起脫水,家長感覺小朋友瘦了一圈,其實並不是因為沒營養造成體重減輕,而是水分不足。

居家時可用市售的電解質水補充流失的水分,電解質水的成分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而有一定的比例,應該到藥局購買電解質水給孩子飲用,並不建議家 長用市面上所謂的運動飲料稀釋一半的DIY。此外,需注意的是,腸胃炎的傳染力很強,有時連家長也難倖免,勤洗手是預防傳染的不二法門。

作者:林口長庚兒童醫中心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葉國偉

文章轉載自: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67666-%E5%85%92%E7%A7%91%E9%86%AB%E5%B8%AB%EF%BC%9A%E6%B2%BB%E7%99%82%E5%85%92%E7%AB%A5%E8%85%B8%E8%83%83%E7%82%8E%EF%BC%8C%E6%AF%94%E6%AD%A2%E5%90%90%E6%AD%A2%E7%80%89%E6%9B%B4%E9%87%8D%E8%A6%81%E7%9A%84%E4%BA%8B/?page=1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