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小孩子有社交恐懼症嗎?

人類,老早便經歷著焦慮症。從嬰兒時,需要忍受與母親的短暫分離,可能她們只是跑去洗手間而已。到長大入讀幼稚園,我們便要忍受更長的分離焦慮,但我們為何會焦慮呢?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解釋有關廣泛性焦慮(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當我們持續出現一些難以自制或超出我們預期的不安感,這包括了些緊張、疲倦、失眠或不能集中注意力等等。當然,不要完全對號入座,因為我們還需要有更深入的去解說以上種種癥狀後,再符合某些特定條件及持續出現上述癥狀才可確診。

因此,家長們也不需要過份驚慌,若果小朋友只是短暫地或不持續地出現上述問題;相反地,假使你們發現小朋友長期都抗拒基本的社交及害怕一些社交活動,如學校的群體活動,甚至除了家庭成員外都不喜歡與其他人交談,又或害羞,或以各種理由去推辭進行該行或活動,家長可先行觀察或查探一下小朋友有沒有一些我們平日疏忽了的問題存在。

普遍來說,社交恐懼是指一個人對於一些社交場合或活動,出現了不知名的抗拒、驚慌,又或害怕對人等反應,甚至出現了強烈的焦慮等等。或許,專家們如臨床心理學家、心理學家又或是心理治療師均可能為你將問題看清楚一點。

至於治療方法,大部份的輔導員或心理學家或心理治療師均會採用認知行為治療法(Cognitive Behavioural Treatment),而現在也頗流行使用敍事治療法(Narrative Therapy)。兩者的目的都是為案主釐清有關認知及其行為本身的事項,當然,要細心仍可發現兩者概念上或執行方式的不同,目標卻是一致的。

面對小孩子有上述問題,我們只要抱持有適當的態度及使用適當的方法,問題自然能解決,始終,在觀念未內化成為日常或慣常的思維或行為前去解決會輕鬆及容易得多。若我們在小孩子年幼小時還不加以適當的態度及方式去應對,抱著小孩子只是害羞等想法,讓焦慮症發展下去,當小朋友長大後,有機會令他們變成了隱蔽青年。那時候,便欲救無從了!

Eddy

心理輔導員

其他相關文章